杨佛兴

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北大演讲稿

禅宗以《金刚经》为修证经典。根据冯达庵大阿阇黎著《金刚经提纲》:佛说了启请,以及大慈、大悲、大喜三种三昧要领之后,(《金刚经》“启请”这一段由“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”到“唯然,释尊,愿乐欲闻”,“大慈”这一段,由“佛告须菩提: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”到“若菩 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,即非菩萨”,“大悲”这一段由“复次,须菩提,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”到“须菩提但应如所教住”;“大喜”由“须菩提于意云何 ”到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!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”)。须菩提顿觉境界殊胜、义理精深,非一般人所能默契其妙旨;于是须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,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否?佛告须菩提:莫作是说。如来灭后,后五百岁,有持戒修福慧者,于此章句能生信心,以此为实。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;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。闻是章句,乃至一念生净信者,须菩提,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,得如是无量福德。何以故?是诸众生,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;无法相,亦无非法相……”

以上经文可作禅宗正论与正行的法灯。

禅密二宗,皆一乘教,由上述经文可知:一乘行者须具下列三个条件,才易成就。

一、根机

诸佛所种诸善根。根机也可以说是基因,学佛能否迅速进步和他的根机有密切关联。因为佛说如果对于《金刚经》言说章句能够生起信心,以此为实,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;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。今天晚上我们来这里参加听课的,可以说是都已种下了善根。

二、持戒、忏悔

持戒就是释迦佛临入灭时讲的,今后要以戒为师。持戒的纲领,即要有清净心、至诚心、精勤心、报恩心。

1.清净心。禅宗的要旨首先要制止妄念,断绝私利,清净居心,慈悲救世。

2.至诚心。即达摩示慧可:“不可以小德小智,轻心慢心来求无上大法;欲以小德小智,轻心慢心来求无上大法,简直是痴心妄想。”佛门的慧可断臂求法,龙女宝珠献佛,释尊为求半句偈宁舍身命,以及《唯摩经》云“夫求法者宁舍身命”,都是至诚心的表现,所谓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

3.精勤心。就是勤勤恳恳,坚持不懈,精益求精。在生活中我们即使是学一门外语,也都要有精勤心才能有所成就。

4.报恩心。即报三宝恩、祖国恩、父母恩等等。反之,忘恩负义,恩将仇报,连做人都不行,何况是学佛?

所以修禅宗,须持戒、从四心起修,才易进步。

三、福慧双修

《金刚经》云:“有持戒修福慧者……”因此福慧双修十分重要。现值末法时期,众生福薄,学佛的人很多,其能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者很少;念《金刚经》“言说章句能生信心”的人很多,其能解行相应“以此为实”者,则甚为稀有。究其原因,则有:

一、.未能满足上述的三个条件。

二、.未能如法修持。

兹将冯达庵大阿阇黎开示关于修持必须注意的纲要如下:

1.佛教之行须遇法流枢纽住世,乃有实际。否则,学者任如何用功,仅得皮相,绝无证果可能。

(杨按:所谓法流枢纽,因为诸佛菩萨无量无边,众生亦无量无边,其加持力过于分散,一定要有堪作法流枢纽的人将诸佛法流集中起来,转而加持来机,我的师父冯达庵大阿阇黎曾说:“你不用把我看得这么高,把我看成是‘转电箱’就可以了。”“转电箱”的作用就是把低压变成高压来加持当机,佛在世时,当然以佛为法流枢纽。所以佛说法时很多人当下证果,佛入灭后,要有通宗祖师来加强法流,加持来机。惠能、神秀都是五祖的弟子,但是以后跟神秀学的为渐教,跟惠能学的为顿教,其原因是惠能为通宗祖师,而神秀没有这个功能,所以跟六祖学的弟子中,有43人明心见性,之后马祖(惠能真传弟子)门下有87位明心见性的大德,也是由于马祖能够起到法流枢纽的作用,所以“佛教之行须遇法流枢纽住世,乃有实际”近代以来,堪作法流枢纽的祖师比较少,因此明心见性的人也比较少,大多数不脱意识形态范围。)

2.一乘顿教寓解于行,以行为主,以解为辅;行进一步,解亦进一步;行愈深,解愈精。有行无解,变为世间宗教;有解无行,变为人类哲学;解行相应,显密交融,通宗通教;随缘说法,契机契理。

(杨按:典型的例子就是六祖惠能,他不识字却能讲经。以前有个无尽藏尼向六祖问字,六祖云:“字即不识,义即请问。”尼曰:“字尚不识,焉能会义?”六祖云:“诸佛妙理,非关文字。”“识自本心,见自本性。”我的师父也讲过,若修准提法圆满成就,能入法华三昧,则《妙法连华经》变成自己的语言。反之有行无解,变为世间宗教。例如我国某些佛寺,从年初一到年三十,天天做佛事,根本无暇修持和参究佛教的道理,也可以说,他们也搞市场经济,也讲经济效益,变为世间宗教。另一方面,有解无行,变为人类哲学。因为哲学仅仅从意识来考虑度量问题,正如六祖云:“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,患在度量,饶伊尽思共推,转加悬远。”所以单从意识形态学佛,最多停留在初级阶段。)

3.博地凡夫,识具外六。但见尘身,从而所观世界,无非六尘幻境;实修行者,识入内二,得见根身。从而所感众生,许入赖耶相分;一乘大机,疾速见性,根尘都泯,肉身即是法身,垢土无异净土。理解以上三种身分:对尘身,可以前六识明之;对根身,须泯去前六识(同时泯去尘身)而仗七八两种清净内识观之;对法身,须泯去前六识和内二识(同时根、尘二身俱泯)唯以大觉照之。

(杨按:尘身即是我们的肉身,尘身是由神识和合四大而成,四大即地、水、火、风,例如我们的骨肉是地,血液是水,火大,人体须维持在37℃左右才能生存,风大,人要呼吸才能生存。由神识和合四大而成的尘身是虚妄不实的。我们的人身容易受到无明的熏习,即受到环境的影响,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另一方面,我们也会污染别人。因此将人身比喻为尘身,尘埃的尘,表示污染的意思。

根身,我们比较少听到,这是中级修法。这里讲一个实例,马祖门下有一位弟子叫邓隐峰,他修了一段时期,有所发现,就辞别马祖,要去参石头禅师,马祖说:“石头路滑,参不得。”邓隐峰说:“我是逢场作戏,不管他路滑不路滑。”马祖听他如此说,就说道:“既然如此,你就试试。”邓隐峰见到石头禅师,绕着他转了三圈,将禅杖一插到地,问石头:“师父,这是什么呀?”石头说:“苍天!苍天!苍天!”邓隐峰丈二金刚模不着头脑,再问他,还是“苍天!苍天!苍天!”石头只好又回去请教马祖,马祖说:“你再去,他再说‘苍天!苍天!苍天!’时,你就‘嗤!嗤!嗤!’就可以了。”邓隐峰有了马祖撑腰,就再去找石头禅师,又绕石头转三圈,将禅杖插在地上,问道:“师父,这是什么呀?”他本以为石头会说“苍天!苍天!苍天!”岂知石头答:“嗤!嗤!嗤!”石头既预先讲了“嗤!嗤!嗤!”邓隐峰没有办法,于是又回去见马祖,马祖说:“我早说石头路滑参不得。”后来邓隐峰参石头讲的话,最终还是开悟了,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。两军作战时他飞升空中,将自己当成天神制止两军作战,于是两军都退了兵,平息了战乱。邓隐峰临入灭时,问徒弟:“有人坐化,有人卧化,有没有人倒化呢?”徒弟说:“没有听说过。”他一个倒立就入灭了。倒立几天后,要为他做后事,他姐姐就来了,说道:“你为什么还要出风头呢?”于是他一下子就躺了下来。

我的师父冯达庵大阿阇黎实证根身境界后,写了一首诗:“撑天柱地起潜龙,下穷地底上苍穹。内成禅定根身活,涉世唯资般若功。”其密意是,修禅宗受通宗祖师加持时,由顶至命根显出一条力线,了了明明,由明而光,即是根身境界。即在定中肉身泯灭,感到一条力线,了了明明,由明而光,力线向下伸入地底,向上直达天顶。上面的公案中,邓隐峰已发现了一条力线(邓隐峰以禅杖喻力线,来问石头),不过还在身体之内,所以石头叫:“苍天!苍天!苍天!”是正面回答了他,意为将力线向上冲。苍天指天界,人间以上是四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、初禅天、二禅天、三禅天、四禅天。“苍天!苍天!苍天!”就是让邓隐峰将力线向上越冲越高之意,当力线下穷地底,上至天顶,力量雄猛之极,破俱生我执,顿证生空真如。当年惠能的偈子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就是这个境界。佛教里称为七地菩萨,即远行地。就是力线伸到地底、天顶,非常长远,所以叫远行地,这是第二级禅法,中级水平。高级水平为法身境界,我的师父证到法身境界后,写了一首偈:“据点大开雄猛性,肉身顿转普贤身。祖师龙智慈悲愿,留寿千载利后人。”这里解释一下,第一句“据点大开雄猛性”,我们人身的神识依命根即下丹田为据点,神识在下丹田,神识即阿赖耶识。人之所以这么渺小,是由于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赖耶识的局限,尤以阿赖耶识为主。阿赖耶识以肉身为住宅,因此从意识形态来看肉身就是这么渺小。一旦通过修证接通诸佛法流,法流从顶直达命根,一下冲破八识的束缚,豁然间,肉身泯灭了,根身泯灭了,感到自己充满十方世界,这时候就叫普贤身,即“肉身顿转普贤身”。所谓普贤身,身即是心,心即是身,身心不二,灵明自在。我师父修证至此境界,他所居住的地方转名为普贤道场。我师父再进一步,又写了一首偈:“真如净法身,一体赅三用。这个暮年人,慈心永殷重。”肉身转法身,无常转永常,垢土转净土,假乐转真乐。实证法身境界,就能够做到“机之所感,无所不了;觉之所照,无所不见,是名法身。”)

4.六祖云:“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,患在度量也。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。”

就是说不能停留在以意识来参禅,修来修去,不能够测量佛智。比如我上面所讲的根身、法身境界,三乘人用意识是不能理解的。

以上六祖和冯师开示的四条法理,非常精要,堪作解行提纲。一乘行者如能满足上文《金刚经》所提的三个条件,又能默契六祖和冯师上述四条法理的妙旨。则其对《金刚经》的“言说章句”自然“能生信心,以此为实”。

《金刚经》历来深入广大佛子心中,持诵、抄写、讲解、注释者甚多,其能默契妙旨者却很少!大都不脱意识形态范围之故。例如《金刚经提纲》“大慈”这一段:“佛告须菩提,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……何以故?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”这段经文,义理深奥,非意识形态所能度量!须发菩提心,修“慈无量心”修至能入“大慈三摩地”时,才能究竟彻参。能入“大慈三摩地”则位齐“菩萨摩诃萨”。故经文先提“善男子,善女人”至此则云:“诸菩萨摩诃萨”,因为他能入大慈三摩地,身份提高,由“善男子,善女人”变为“诸菩萨摩诃萨”。依识缘相,“我执无明”众生“同分妄见”幻成之“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”修至能入大慈三摩地时,则能“降伏其心”,八种识量泯尽无余,大慈性光灵明清净,充遍大千世界。尔时,泯识显智,所观众生,敛相归性,如如然融为一体,定中只有惺惺寂寂,灵明自在,而无“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”也就是六祖所说的无相为体。其实我相是由于八识的局限,修至大慈三摩地时,就能降伏八识。定中的境界是惺惺寂寂,灵明自在,而无“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”。“在大圆镜智遍照中,对于三世事相,一念顿具,泯却时间相,故“无寿者相”。举个例子,英语的A、B、C、D……二十六个字母,你不能离识的时候,从A念到B时,B是现在,A是过去,C是未来,如有本事则二十六个字母一念顿具。没有前后,没有时间相,故无寿者相。上述密意,必须通过修证才能默契之,以意识测度是无法想象的。故六祖云:“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,患在度量……”是中肯的。

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爱因斯坦夙根深厚,智慧超群,他说:“对于我们这些有信念的物理学家,对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区分,只是一个错觉,甚至是一种固执之见。”这与《法华经》云:“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”是相符的。但爱因斯坦仅从数理逻辑上推论之,能入大慈三摩地者乃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验证之。

“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”与《金刚经》所云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看起来是矛盾的,我们应作如是理解,“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”是无为法,是证至无寿者相时的境界,《金刚经》的偈子是有为法,有为法不离因缘,因缘变幻无常,所以“如梦幻泡影”。如果证至无寿者相时,就是“世间相常住”,而不是变幻无常的。从前有个德山禅师,听说南方的禅宗能够即身成佛,非常光火,心想我们修三大阿僧祗劫都不能成佛,南蛮子怎么敢说即身成佛?便要去南方捣毁即身成佛者的道场。于是带着他讲《金刚经》的心得《青龙手抄》来到南方参龙潭禅师,要与之辩论。龙潭心通,知道德山要来,就叫一位女弟子在路边卖油饼等他。德山禅师路途中又饥又渴,见到一位妇人卖油饼,就想买来当“点心”,可是妇人很调皮,说道:“我这些饼是供养大德的,我向你提问,你能答复我,那么你就是大德,我就免费供养你,如果你答不出来,我就要烧毁你手上的《青龙手抄》。”德山心想,一个妇人能有什么水平,很轻视他,就说可以提问。妇人说道:“《金刚经》云:‘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’,既然心不可得,你怎么来买油饼作‘点心’呢?”德山顿时哑口无言,答不上来,妇人也不客气,马上将《青龙手抄》烧掉。这里《金刚经》所说的过去心、现在心、未来心不可得,应如何理解呢?当修证至无寿者相时,在大圆镜智的遍照中,对三世事相一念顿具就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了。

无善根的人,对于佛经大都不感兴趣。即使持诵《金刚经》的人,对于某些言说章句也难免有所怀疑。例如:“闻是章句,乃至一念生净信者,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,得如是无量福德。”对此,我也曾有怀疑,但经历过下列二件事后,令我不得不相信:

(一)、我当年在广州观音楼听香港筏可法师讲《维摩经》。法师讲道,文殊菩萨和维摩居士你一言我一语,滔滔不绝地讨论佛法,舍利弗心想:“现在已经到了吃饭的时候,你们两位圣人这样讨论下去,什么时候才能吃饭呢?”维摩居士马上就说:“唯,舍利弗,你为法来耶,为食来耶?”舍利弗当然不好意思,说:“我为法来,不为食来。”维摩诘居士紧接着说:“夫求法者,宁舍身命,何言乎食!”我听到这段后就很感动,回来就开始吃素直到现在了。我当时才十八岁。

(二)、文革期间,我母亲去广州见冯达庵大阿阇黎,冯师说我母亲的根机很好,如果吃荤,可往生到莲花天,如果吃素,往生净土无疑。我当时在东莞做教师,回去之后,母亲就开始吃素了,我常去市场买无精子的鸡蛋吃,当时是文革,对待吃素拜佛的人是当作牛鬼蛇神来批判的。有一次,我去买鸡蛋时碰到街坊组长,她说:“啊,杨老师又去买鸡蛋吃啦。”我听了心惊胆战,害怕她知道我吃素,临去广州之前,对母亲吃素还是吃荤非常矛盾。到广州见到冯师时,当然这些事情我没有跟他讲,东莞距离广州有六十多公里,按理说冯师也无法知道这些事情,但冯师忽然对我说:“生死事大,令寿堂应该吃素,虽然吃斋期,但吃得不干净也不行。你可以对人说,买鸡蛋是为了有营养,容易消化嘛。”于是我就相信如来悉知悉见,众生一念动时,他便知道了。

上文冯师开示:“博地凡夫,识具外六。”外六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识,而以意识为主。

人类意识可以思辨事理,所以意识是世间一切文化的渊源。乃至今天科技发展创造出人间奇迹。然而充其量,不脱六尘境界而已。而且世间事物的发展,经常是相对的。今天物质的文明,却带来环境污染,特别是生物生存必需的空气和水受到严重污染,使大量物种灭绝;人类由于污染引起致命性疾病激增;人心亦被污染,“黄赌毒”泛滥,家庭暴力、骨肉相残,以及青少年堕落、犯罪、离家出走等现象,时有发生;恐怖份子和盗匪活动猖獗,有时盗匪在闹市作案,事主大声呼救,却无人相助……凡此等等,令人害怕,觉得没有安全感。如今佛教正法起不了作用,而邪教、邪师却到处招徭撞骗,迷惑人心,扰乱正法!为此,许多正直善良的人思念佛教正法能够净化人心,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安定团结,因而发心学佛。然而学佛必须有所成就才有说服力。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科学重实验,佛法重修证。修证过程,即《金刚经》说的“应如是降伏其心!”的过程;“如是”二字含有“以我功德力,如来加持力,法界滋润力”的内容。唯凭意识度量经文,不论你水平多高,说法多好,充其量不出六尘境界。仍属初级境界;泯去尘身,发现根身属于中级境界;根尘都泯,发现法身是为高级境界,上文已经谈及了。

修证过程,或有境界出现。由于现值末法时期,邪魔外道乘机混入佛教队伍,以假乱真,扰乱人心,故境界出现要善于分辨正邪。如何分辨?答曰:正的出现,其德、慧、定等等都向好的方向发展,乃至会有突出表现。冯达庵大阿阇黎写的《圆音月刊发刊词》云:“广东以发扬一乘佛旨著于世。教无论内外,人无论缁素,凡得其妙旨密行于身心,莫不运用自在,且转利益群众焉。以教内言:律宗得之,洞明戒体;净宗得之,决定往生;空宗得之,实契中道;相宗得之,克证圆成;性宗得之,深达法源;密宗得之,迅入悉地;乃至三乘有学无学得之,翻然回心。以教外言:儒学得之,易侪圣贤;道家得之,顿薄神仙;帝王得之,仁被四海;士夫得之,智迈群伦;将军得之,心心卫国,奋不顾身;宰官得之,念念爱民,誓不贪贿;乃至大众得之,忠诚益忠诚,孝友益孝友,节义益节义,廉耻益廉耻。德有其基,咸能扩而充之;心有所污,咸能涤而新之。至矣哉,无上佛旨妙用之大也!”

反之,邪的表现不脱贪图名利恭敬等不良现象。例如有人说:“我比释迦牟尼佛还厉害。”即此一句,即可断定他是邪魔,此人就是法轮功的头子李洪志,我慢浮夸、哗众取宠,扇动他的信徒闹事,说明其德行堕落;其言说与《《金刚经》》无上妙旨完全相悖,胡说有病不用食药,说明他智慧低劣;有人修其功法以致走火入魔,说明其定是邪定。行者切勿执迷不悟、上当受骗也。

明师转运如来法流、通过已心而加持来机,属于“真如熏无明,令受持者破障悟道”;反之,邪师以昏浊气流污染来机,属于“无明熏真如,令接受者迷真逐妄”,甚或走火入魔。

例一:今年三月,据大连李先生说:“我曾请一位邪师灌顶两个多小时,,灌后头脑昏沉、智力明显衰退。”我问:“为何会这样的?”他说:“初期反应是这样的呀!……”

例二:80年代中期,落实宗教政策之后,北京有人开坛灌顶,广州一批青年来京参加灌顶。灌后,二位青年随即疯了。其中一位(不是广州人)手拿煤饼向“师父”掷去,刚好命中“师父”的额部。另一广州青年被灌疯了,同来的何某到处都陪着他。走到街上,疯了的青年不肯跟何某走人行道,并对何说:“你走你的阴间道,我走我的阳关道。”说着,他跑到行车道的铁栏,从左边跳到右边,从右边跳到左边,成为跨栏运动员,把何某吓坏了……

修证过程必须注意熏习的法理(请参考《禅》98年4期的《〈心经〉揭谛咒和禅宗三关》)。冯达庵大阿阇黎和我谈过下列故事:

张穆之善画马。他为了体验马的神情动态,干脆住在马厩里。体验得深,他画出来的马栩栩如生、非常逼真。然而,马的习气也不断熏习到他的阿赖耶识中,以致他临终投入马胎。(杨按:冯师著有《天眼通原理》)

世间不少很聪明的人,由于胸无大志,结果终生一事无成,乃至走入邪道,此聪明反被聪明误也。同理,也有根机本来很好的人,由于路线不明,意志和毅力欠缺,结果终身亦无所成就。殊为可惜!

立大志欲成大事者,请谨记下列14句话:

目的明确、态度端正、思想集中、意志坚定、勤勤恳恳、坚持不懈、精益求精、顺境不染、逆境不变;愈是艰险愈向前,愈是孤寂愈精进。直达菩提,圆满成就,演进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