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宗精要与修持

楊佛興大阿闍黎撰

一     禅宗起源

  禅,乃“禅那”之略称。义为静虑,谓:宁静散乱之心,而起契理思虑也。本为色界诸天所具之德,而亦一切定境之通名。

  禅宗之禅,直以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起用,不同三乘禅之仅溯源于阿赖耶识或异熟识也。以超出三乘教之上,故称“教外别传”。

  据《大梵王问佛决疑经》云:“大梵王至灵山,以金色优钵罗花献佛,舍身为床座,而请佛说最上禅法。世尊登座,拈花示众。人天百万皆不知佛旨所在,唯摩诃迦叶破颜微笑。世尊云:‘吾有正法眼藏、涅妙心,实相无相微妙法门,咐嘱摩诃迦叶!’”

  一乘宗旨亦称“正法眼藏”,以如来法流之运行、非开真正法眼不能默契其妙也;亦名“涅妙心”,于寂灭中自心隐具大用、未尝或息也。

  梵王长于禅定,但以离欲为主。舍身作床座者,即以此定为基础而求向上也。最上之禅,从空出有,如莲花之清净不染。释尊入禅宗最高三昧加持会众,并拈所献金花示众,看谁能领会其旨。迦叶尊者,独契涅妙心,开出清净莲花,是真具正法眼者。释尊遂以此实相无相、微妙法门咐嘱之,是为禅宗初祖。

 

 

              二     离识见性

  佛灭后600年,马鸣生于中印度,聪明善辩,好面折人,三乘论师每被难倒;以致他很傲慢,目中无人。后被禅宗十祖胁尊者折服,皈依佛门。蒙禅宗十一祖富那奢尊者开示“离识见性”妙旨,悟入真如境界。之后,接班为禅宗十二祖。

  “离识见性”妙旨传来中国后,受到极大关注和发展。其法理如下:

  心为有情作用要具,其根据不一:下焉者,唯知意识为主;中焉者,兼知阿赖耶识为主;上焉者,乃知法界性为主。

  “离识见性”四字,为禅宗顿教修持的关键所在。图示如下:

佛学常言:“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但为无明妄念之所覆盖。一旦冲破无明障碍,则原有佛性当下历然。”无明障碍为何?由上图可知:杂染意识和阿赖耶识是也。

六祖云:“著境波浪起,如水有波浪,故名为此岸;离境生灭息,如水常通流,故名为彼岸。”波浪一起,便落被缚凡情;息浪常流,方是灵活智慧。要而言之:依脑用事,分别意识炽盛,尘浪大兴;敛脑归心(阿赖耶识),分别意识消灭,尘浪随息,此名亲近波罗蜜;能并泯其心(阿赖耶识),斯名真实般若波罗蜜多。

比如:人登台坐椅上,欲举其椅必不可能;下座立台上,乃能举之;若欲移台,又必须下台立地乃能移之。椅喻脑,台喻心,地喻真如。

  禅宗顿教属一乘教。一乘行者自人道立场起修以至成佛,中间经历三种身分:

  一,尘身。即在人间起修之肉身。此身由神识和合四大而成,虚妄不实,易受六尘污染,自身亦常起六尘作用,故有“尘身”之名。

  二,根身。吾人未能摆脱尘身之前,恒以肉身所依之命根(神识所在之处,中医名为“下丹田”)为据点,与相关尘境(即环境尘相)交互联系。万物之具实用者,原各有本质为出发点。本质虽无形相,却能与人身五官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)潜相钩结,意识标以符号,乃现同分妄见之形态。行者若能扫荡意识不留痕迹,则自身五官唯挹取环境中之无形本质集合于身内,自顶至命根显出一道力线,是名根身。

  三,法身。尘身未彻底泯灭时,根身原得出现于阿赖耶识中。惟杂染种子犹存,所现根身遂带灰暗之色。及俱生我执永断,阿赖耶识告终(杂染部),无复尘身牵累,根身恒常清净自在。发展之极,上达娑婆顶,下达娑婆底。及根身亦泯,唯觉本性遍满大千世界,不落时空格式;而觉之所照无所不了、机之所感无所不见:是名法身。

  理解三种身分,对尘身,可以前六识明之;对根身,须泯去前六识,而仗七、八两种清净内识观之;对法身,则要根、尘二身俱泯,唯以大觉照之。

(注:此段法理,曾听冯达庵大阿黎开示。)

 

三     禅宗起源于印度,兴盛发达于中国

 

  禅宗传二十八代至达摩祖师,他遥感中国机缘成熟,乃来中国弘化,是为中国禅宗初祖。因见中国佛徒多从文字入手,讲经法师亦多依文解义,不脱意识形态,未契佛经妙旨,反为发现佛性之障碍;因而独创一派、别具一格:“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”

  达摩门风高尚,对学人要求非常严格。达摩示慧可云:“不可以小德小智、轻心慢心来求无上大法。欲以小德小智、轻心慢心求得无上大法,痴心妄想而已!”当时大雪纷飞,慧可呆立天井中向达摩求法,已经积雪没踝、其寒彻骨了。他听到达摩如此开示,不禁心情激动、热血沸腾,演出了“断臂求法”的故事!此正《维摩经》“夫求法者,宁舍身命,何言乎……”者也。

达摩传慧可为二祖,可传僧璨为三祖,璨传道信为四祖,信传宏忍为五祖。

五祖晚年,化缘将尽。一日对全体门徒曰:“世人生死事大。汝等终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离生死苦海。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?汝等各去自看智慧,取自本心般若之性,各作一偈来呈吾看。若悟大意,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。火急速去,不得迟滞。思量即不中用!……”

  当时,神秀为教授师,德高望重,徒众都以为他会接班为六祖,所以推让他作偈。神秀作偈云:

“身是菩提树

  心如明镜台

  时时勤拂拭

     勿使惹尘埃”

  杨按:行者实修,蒙祖师威神加持,冲破分别我执、分别法执,“凡心顿开,灵光忽耀”,即为自心佛性发越之动机,是为见性之始。此见,即庵摩罗识清净见分;心光,即清净相分。所谓“开悟”指此,而非意识形态忽然想通。

  禅宗初关开悟之后,实修返照,定中自觉肉身泯灭,唯感一条力线,命根(下丹田)达顶,由明而光,是名“根身”。

  神秀偈的前二句是描写根身境界。因仅破分别我执、分别法执,分别人、我之心虽很淡薄,但俱生我执未破,异熟缘至之时仍会引起烦恼,故须时时提高警惕(“时时勤拂拭”),以防“无明熏真如,致迷真逐妄、造业轮回”。故五祖对门徒说:“依此偈修,免堕恶道;依此偈修,有大利益。”

  然而神秀只破分别我执、分别法执,尚属清净意识境界。未破俱生我执,即未入生空真如境界,尚未离识见性。故五祖又对神秀说:“汝作此偈,未见本性。只到门外,未入门内。……”

  由于神秀实证禅宗初关,破分别我执、分别法执,以致他的道德品质自然远比凡夫高尚。 例如:“秀之徒众往往讥:‘南宗祖师不识一字,有何所长?’秀曰:‘他得无师之智、深悟上乘,吾不如也。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,岂徒然哉?……’”乃派门徒志诚往曹溪求法。又,神龙元年上元日,安、秀二师在则天皇帝御前推让惠能大师曰:“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、传佛心印,可请彼问一乘大法。”则天皇帝乃遣薛简驰诏迎请惠能大师。师上表辞疾。

  由上可见:神秀是有修有证、道德高尚的人,他始终都很尊敬六祖惠能大师。

  《八识规矩颂》谓:“有情日夜镇昏迷。”即:众生第七识带起之俱生我执,萌诸内心,固有我相、他相之见存;形诸外迹,更有此身、彼身之分别。一般凡夫,不论醒时、睡时,此执未尝暂舍,故日夜恒在我相阴影之中,昏迷不觉。益我者视为亲友,损我者视为仇敌。世界所以多故,全系于此。

  惠能当年在磨坊舂米,由童子引他出来听人念神秀偈,一听则反应神速,即说我亦有偈:

“菩提本无树

  明镜亦非台

  本来无一物

          何处惹尘埃”

  前二句指明神秀所证的不足,后二句是破俱生我执的见地。既破俱生我执,则实证禅宗重关,生空真如现前,诸法毕竟空寂,故曰“本来无一物”;既破七识,则一切不染,故曰“何处惹尘埃”。

  然而,五祖看了此偈之后,却以鞋底擦之,曰“亦未见性”,其理为何?则有二层道理:其一,有保护惠能的作用。因他明白其他门徒的心态,怕他们谋害惠能。其二,也是最主要的,他知:惠能虽破俱生我执,但未破俱生法执;只会如实空,不会如实不空;只契真空,未契妙有,明体而不达用。  惠能初偈之后,五祖知他只差一点,观察时节因缘将至,乃潜入碓坊,以杖击碓三下而去。惠能即会祖意,三鼓入室。祖以袈裟遮围,不令人见,为说《金刚经》。(杨按:唐密传大法时,先须作法保护坛场,以防邪魔混入破坏。五祖以袈裟遮围然后为惠能说法,亦具上述密意。)惠能既破俱生我执,即能无住,蒙五祖威神加持、并为他说法;说至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时,惠能犹如触电一样,言下大悟,一连说出了五个“何期”:“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何期自性本不生灭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无动摇,何期自性能生万法!”即:真空之中能出妙有;明体,达用;深契性、相不二妙旨。对于万法,以智证之,唯性无相;以识志之,依性起相。即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。  五祖见惠能一连说出五个“何期”之后,知他已破俱生法执、实证法空真如--即证第一句禅(牢关),从此可以“续佛慧命”、“传佛心印”,乃传衣法给他为第六代祖师。  《金刚经》云: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密意如何?答曰:

  识、相对立,则能、所分离。未能离识,则必有所住。尽离内、外识,乃真无所住,乃真一无所得。于无所得中,理致不昧,灵活自如,是名“般若波罗蜜多”。见性工夫至此,则转身入世,随问而答、随境而作,无不妙符实际、巧叶机宜。《证道歌》云:“但得本,莫愁末;如净琉璃含宝月。既能解此如意珠,自利利他终不竭。”杨按:“如净琉璃含宝月”,是行者修持时定中的实证境界。所谓“宝月”、“如意珠”,即一切种性的结晶。所谓佛性即一切种性,其间包涵一切如来的种性和其他众生的种性。性性之间,密放、密收,互相传感,各能照了:即“既能解此如意珠”。(现代电脑联网,略堪比拟。故科技愈发达,愈能证明佛法是真理。)故六祖不识字而能讲经,而且言必中肯,随问而答,反应神速,契理、契机。  六祖年二十四传衣,三十九祝发,大转法轮于岭南,说法利生三十七年,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,道超凡者,莫知其数。六祖后代分为五支,其法脉至今犹存,并发展到全球各地,度无量众;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。应验达摩悬记:“吾本来兹土 说法度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”

由上可见:禅宗深入中国文化,源远流长!

四     修持简法

-- 前言 -- 六祖度陈惠明说:“……你既为法而来,可屏息诸缘、勿生一念,我为你说。……”其理为何?答曰:“一切电器都要接通电流,才能发挥效用;否则等同废品。同理,修习任何法门,都须接通如来法流,才能速收法效;否则仅种一远因而已。”又,电压固定之后,电流和电阻成反比。电阻大,则电流小;电阻大到一定程度,则电流不通。同理,这里妄念比作电阻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如来善护念诸菩萨……”当护念之时,行者“想蕴若在,必障真如”!故六祖先提醒惠明,要“屏息诸缘,勿生一念”;以便护念他时、法流通畅,才易速生法效。这是大家如法修持之时、应该重视的法理。 “端身正坐(半跏趺坐),舌拄上腭。观想顶际有一圆光球(上端略尖),球底有“力线”一条(初本无色),直贯脐下(俗称丹田),开为莲花(初亦无色)。力线愈观愈强,渐变金色;莲花亦于脐下渐变八瓣红莲。从此身心俱健,病魔亦灭。上述顶际晶莹洁净的圆光球,原是通宗祖师上接十方如来法流通过己心而加持当机的性光结晶;当师资道合之时才易实现。……又,观想之时,重点应注意从顶至命根的无形力线为主。此法宜于早间五时(或晚间八时)行之,每次以半小时(或一小时)为度;每日依期精行不断。于身心俱健之后,一遇机缘成熟,佛性可现。”(上为馮老師所示简略法理)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