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密第五十代大阿闍黎 达庵居士冯宝瑛著 |
||
绪论
吾人所能感觉之色相。本来一切皆空。自相对上论之。则有三境之别。 (一)性境 此境即是色尘。为色相中之最正确者。其现也必有物质与之相函。虽当体即空。而起伏变化。恒有不可逾越之楷则以绳之。惟然。故世间物质学者取为研究对象。能发明许多义理。施诸应用。莫或爽焉。核其所由来。非独凡夫推测所不及。即二乘果位中人亦非所审。佥日当前有实在之物体。接触吾人肉眼。从而认识云尔。顾自大乘学者观之。一一色尘。其本质皆自人人心中开发而来。此所谓心。非指肉身上之心脏。乃微细难知之第八识也。(阿赖耶识即此)所开色相。大端可分二种。 (甲)属众生界者 世间所谓动物。皆名众生。一切众生同发源于法界。各随机缘积集一部分势力以为心。开为外迹。则成具有知觉运动之身。或现人形。或现畜形。或现其余四趣之形。种种色色。差别无量。 (乙)属器界者 动物以外所有物类。皆名器。(此字非专指器械言)器之由来。为众生业力所发起。形诸外迹。或为整个物体。如杯盆之类是。或为散碎物料。如水土之类是。语其差别,尤为无量。众生身相。有胜有劣。胜者五根完具。劣者则有所缺。此系乎八识之浑划也。器界随众生而起。识量愈浑且微。故无五根之迹。众生具有眼根者。能自见其身。以自心之体量为境。从而开为眼识也。亦能见他众生之身。为他心体量之势力感动吾心。即相应处以开眼识也。自业所引之器。吾能见其形。以所作之业为境。自起眼识也。他业所引之器。吾亦能见其形。为他心所作业力感动吾心。而起眼识于相应处也。概括言之。身形诸相。皆「见者」眼识所变现。非别有实物当前。虽曰有物质与之相函。亦不过随识而出。盖物质之所以立。以有五种特徵耳。眼识若无。特徵便失其色。耳识若无。特徵便失其声。乃至五识都无。则色声香味触五徵俱失。所谓物质。遂归诸无何有之乡矣。世俗学者定为公例曰「物质不灭」以尝试验时五识未尝休歇故。使有休歇之功。此例不攻自破。 (二)独影境 此境虽若有色相当前。实即法尘也。为独头意识之所缘。(意识单独作用无前五识挟之俱起者谓之独头意识)无物质与之相函。故所成色相独有其影。因属无质。名之曰幻影。(从一切皆空义三境均可称幻影此则从相对上立名)其起伏变化。不为物质楷则所拘。来无所从。去无余迹。端的究之。实以想阴为大本。想阴者。积集种种尘俗观念。融通联络。于不知不觉之际。随机流为言动或幻影者也。就所起幻影论之。可分三种。 (甲) 全妄者 此种幻影。事实上全属子虚乌有。吾人睡时所作之梦境。与病时所感之假境。大率如此。世间小部分之人。平时亦有因暗示之力。而起此等境界者。(暗示多凭他力间亦得凭自力)今略举催眠术以为例。「被术者」见「术者」东其指曰。此犬也。则恍然一犬现于东。西其指曰。此狐也。则俨若一狐形于西。是皆藉严重声音诱起被术者想阴之所蓄。俾于瞬间开为幻影也。术之高者。亦能不用声音。而惟运心力以为支配。被术者潜受其力波动于心。不觉随术者之念头而起相类之幻影焉。 (乙)有因者 此种幻影之起因较有根据。即意识偶能与八识微应也。然其动机转瞬为「分别意识」所侵杂。故托出之相。虽小有徵验。而客观上事实则未能同符。此可取梦事二则以明之。如夷坚丁志云。「东平董瑛坚老之父。知泽州凌川县时。以鸡子挂于堂内梁上。妹婿至。庖妾请以供晨餐。董夜梦二十三小儿自梁而下。同词乞命。中一女。著群帔而跛足。旦起 面。见妾持叉取所挂物。得二十三枚。方忆昨梦。乃舍之。孵之。一一成鸡。唯一雌病脚。董自是不杀生。」此梦若云无凭。何得有日后之微验。若云有凭。鸡子畜类。何得现人身以乞哀。溯其源流。则因鸡子处于将杀之趋势中。各自潜起畏死之感。以此原动力波及董父之心。瞬于意识中起三重「比量」(本平素经验以比例法求得同类事之结果谓之比量)一畏死应乞命。二乞命应吐词。三吐词应属乎人。鸡子微物。故幻为小儿求救之相。以在刹那间演成。故不自觉其为意识作用也。又如槐西杂志云「静海一人既就寝。其妇尚在别屋夜织。此人忽梦妇为数人劫去。噩而醒。不自知其梦也。遂携梃出门追之。奔十余里。果见旷野数人携一妇。欲肆强暴。妇号呼震耳。怒焰炽腾。奋力死斗。数人皆被创逸去。近前慰问。乃近村别一人妇。为盗所劫者也。素亦相识。姑送还其家。惘惘自返。妇绩未竟。一灯尚茕然也」。此梦分明有凭。乃见邻妇为己妻何也。以号救之力波动于心时。是人意识偶与相应。审为妇人遇盗。刹那间杂以平日关切之念。逐幻为己妻之形。 (丙)似真者 此种幻影较为逼真。虽无物质当前。尚可为事实之节略写照。因意识偶与八识微应后。其动机未被糅杂变化故。其理姑藉圆光术解释之。(此术托始于道家今人尚有传习者)施行此术。本非尽有灵验。然尝闻失物之家。用以探索谁盗。间有如愿相偿者。其为术也。张素纸于壁。使童子观之。术者与事主苟相孚以诚。童子又能心无杂念。则见纸上现圆镜。镜中将盗者窃物经过。大略表演。如电影戏然。按图索盗。居然无误。所以者何。以事主专一之心。能逼起所求境之活动力。术者更以强有力之暗示。使童子于无思虑中。自以意识应此动机。瞬间开为幻影也。童子若杂妄念。所成幻影。或入乙种。术者事主不诚,纵有幻影。亦属甲种。 独影境即心理学所谓「幻觉」之相。普通心理。法尘大都无相。以五尘竞现于前。足以夺其幻影也。睡眠时五识不起。独头意识逐得显其作用而梦境彰焉。然睡至沉重程度。意识不行。梦境亦不能起。催眠圆光等术。施诸思虑较简之人每可随暗示而生幻影。若思虑多者。心常散乱。难以结成形状也。病时心理失其常态。意识亦得显其独头作用。故种种假境因之而生。于此数端而外。据心理学家研究所得。又有三因。一因于身心疲罢。二因于感情激扬。三因于药力酒力。身心疲罢。五识趣于休歇之势。故独头意识行焉。感情激扬。则意识特有所钟。足以暂伏五识之强力。而得单独起作用。女子偏于感情。故其幻觉较男子为多。药力酒力能变心理常态。宜其诱起幻觉。乃成习惯。虽不服药饮酒。意识或亦能独用矣。是等幻觉。不论起因如何。统归虚妄。其既起也。有只见其形。亦有兼闻其声。梦中与人对谈。此固吾人所常经验。其由他因而来者。亦不乏其例。但所闻之语。实从本人想阴发出。并无何等神秘。其语即或小有应验。不过乙丙二相所摄。均不得认为真实。 (三)带质境 此境本属法尘。而带有物质作用参杂其间。故别为一类。其中又分二种。 (甲)扰乱色尘者 此种带质境。乃先有确定之色尘。后起分别意识以糅杂之。色尘被扰乱真相。恍若另为一形。如贤奕编载宋代梁国夫人事云。「韩世忠夫人。京口娼也。常五更入府。伺候贺朔。忽于庙庑下见一虎蹲卧。鼻息鼾鼾然。惊骇亟走出。不敢言。己而人至者众。复往视之。乃一卒也。因蹴之起。问其姓名。为韩世忠。约为夫妇。世忠后立殊功。为中兴名将。遂封梁国夫人」韩公本具人身。夫人一时糅以分别意识。乃见为虎形。此意识何自起乎。则以公威猛之气。呼为鼻息。势异寻常。夫人心被波及。乘此威猛动机。瞬于想阴中引起「虎」念。当惊骇无措之际。不觉人形随之变虎。云何虎念特起。此关于夙所习闻虎甚威猛故。设夫人平日观念。以狮子威猛为最可畏。又将视公身为狮形。为虎为狮。抑或其他威猛之物。统凭主观者之想阴而定。与客观上之人身无涉。其小有关系者。只藉韩公威气为动机耳。 (乙) 酝酿色尘者 此种带质境。本非色尘。以意识专注力。稍起物质作用。酿成色尘初步而已。例如世间习念写术者。凝想一字不已。日久能见字形当前。虽他人不得共见。然以此形运于特种药片上。能使片中微现字迹。苟绝无物质作用参加其间。安能使药片蒙其影响。故知所现之字。既能由独影而入于带质境矣。甲种带质境。即心理学所谓「错觉」之相也。错觉与幻影之别一则「即物而起妄境」一则「离物而起妄境」如上例。就人身而变虎形。固属错觉。若于人身顶上另见虎形斯为幻觉如谓虎即其人之前身。抑谓有虎神相随。皆世俗妄相测度。明者所弗道也。乙种带质境。他人虽不得直接共见其相。然仗此等带质为动机。而各各自起独影境者。颇有其例。前岁香江礼聘一位法师。登座讲经。既完。为听众张幕作观。众中有局部士女。见幕上或现菩萨。或现金刚。或现楼阁。或现山川。或恍惚如现梵字。皆大欢喜。叹为得未曾有。此师得失。姑置不谈。而同属人趣之听众。所见互不相同。分明各凭夙习引起独头意识也。至所谓恍惚如梵字。非真梵字相。乃意识模糊不清。未能勾起明晰观念而缘之也。圆光术纸上所现。往往不见人物形相。惟隐约睹卦爻之属者。正同此境。术者当此。遂以射覆法附会穿凿。故多不验。本类带质境之外。尚有一类。乃物相之中。一部为色尘。一部为法尘者。分言之 。固一属性境。一属独影境。合言之。则又带质境也。下文第二节详之。大乘学者之修观。于八识中熏习清净色。是亦带质境之一种。其始熏习。犹是独影。及其终也。则为性境。此等色相。函理甚幽。非实地契会者不辨。兹故不论。三境纲要。遂止于是。三境之中。天眼所见者何境乎。曰。性境。肉眼亦见性境。彼此何别。曰。功力不同。肉眼必须眼球相助。天眼能离眼球起用。(诸众生罕具此眼。诸天则必有之。故特称天眼)。惟肉眼假助于眼球。遂生六种窒碍。一曰见近不见远。二曰见此不见彼。三曰见著不见微。四曰见通不见塞。五曰见明不见暗。六曰见现在不见过去未来。天眼于此等窒碍。能一扫而平之。是以谓之曰「通」。天眼所以能通。其根本在于修定。定者何。能调伏种种散乱之心者也。众生平时心浪。本皆无量无边。而「因缘」力互有强弱。故浪峰高下不一。浪之高者。原有引起眼识之能。然将起之初。苟非先固其本。辄为他浪冲破。色尘难以实现。所固之本。谓之眼根。(此属八识相分)形诸肉身之上。即是眼球。为特殊器官之一。就色尘表里二面言之。在心为高峰独出。不被他浪所摇。在外则物像凝然正与眼球相接。缘力弱者。虽欲固本不可得焉。散位凡夫之肉眼境界。如是如是。修定成就者。能以功力伏诸强浪。则弱浪自得随念而彰。其彰也既能不为他浪所掩。故色尘出现自如。虽亦有根可言。而无须特别助力。外迹观之。所谓物像。不必定与眼球正对。其他器官乃至任一毛孔。皆可代用焉。此为天眼通根本原理。以下各节。则反复申论其详者也。 定字译音为「三昧」。其中有种种差别。世间凡夫外道等定。皆属粗浅所成天眼。功力有限。出世间定中所显天眼。则殊胜异常。昔阿那律(或译为阿那楼陀)尊者修习「乐见照明三昧」 三千大千世界无所不见。诸阿罗汉中推为天眼第一。其在楞严会上对世尊云。「我初出家。常乐睡眠。如来诃我为畜生类。我闻佛诃。啼泣自责。七日不眠。失其双目。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。我不因眼观见十方。精真洞然。如观掌果」功力殊胜。可以概见。其「我不因眼」之言。即不假眼球相助之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