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 王 經 開 题




佛说仁王護国般若波罗蜜经序品第一

将释此经三门分别。一叙经起意。二释经题目。三解经本文。

第一敍经起意者。蓋闻法身难议。妙出色形之表。真性牢识眇隔心言之路。然犹无形示形应化随类而诞迹。离言设言顿渐逗机而假名。但夫区区庸生尚沈爱水直之浪。蠢蠢凡庶未挑慧炬之光。自非法王之慈悲谁拔群生之惑业。是以人中称尊树下成道。设教三时化生千品。初为趣声闻乘之者转四谛法轮。次为趣菩萨乘之者说诸部般若。后为趣一切乘之者说中道一乘。今此经者。据教判则属第二时。据理决则通第三时。然虽说权乘实乘之教行。未显内护外护之因缘。故幖三般若之相。更明一实谛之性。于是大众集会莲开九劫之座。如来入定光照三界之地。天人雨香花而欲闻。月光奏音乐而致问。护果护行十四忍之位是列。真谛世谛十三观之门花开。谓其功则七难雾卷。谓其德则七福集。护国之冥助如墙如壁。防敌之神力若矛若盾。五力菩萨振威而往护。百部鬼神乘通而来卫。信解随喜之人悉灭万劫生死之罪障。受持读诵之辈即等十方诸佛之功德。凡厥书写供养听闻解说之者。无不增万代之福证二世之果者也。经之起意略如此(舆欠)。

第二释经题目者。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者。一部都名。序品第一者品内别目也。经有四释。一晋代三藏竺法护译为一卷。二后秦三藏鳩摩罗什译为两卷。三梁朝三藏真谛译为一卷。四巨唐三藏不空译为二卷。然晋本方言尚隔。梁本隐而不行。唐本间以流布。秦本盛传宇内。今所護者是其本耳。言佛说者。标所请之法王也。三觉圆满名之为佛。四辩巧用名之为说。言仁者。举能请之国主也。仁者人也。上下相亲谓之为仁。。王者主也。众庶尊重谓之为王。護者加衛也。国者城域也。般若者智慧义。波罗蜜者到彼岸义。经者贯也摄也。贯所詮义摄所化生。序者因由也。品者类别也。第者次也。一者首也。八品之中此品居首。故云佛说等(云云)

第三解本文者。其文如何。此经一部分为三段。最初一品为教起因缘分。次有六品为圣教所说分。最后一品为依教奉行分。说其所以具如疏释。将释此品三门分别。一叙来意。而释品名。三将本文。

第一叙说来意者。上明内护护出世之行相。进说外护护世间之因缘。无相之理虽以护因果而为宗。般若之功必以护国土而为本。是以天帝讲经则早却顶生之军。普明诵偈则急免斑足之难。引昔劝今故此品来矣。

第二释品名者。言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者具如上释。言护国者。国之言虽是总名。欲明法用更为别品。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合名为国。般若能护此二世间。攘灾招福故名护国。言品言第并如上释。五者数也。八品之中次居第五。故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。

第三解本文者。其文如何。此品之中大文分三。初敕听劝持。次广释护法。后辩众得益。其中文义具如疏释之。

 

于时文明龙集(甲辰)仲秋二十一日摺之了

长算良忍房

二十二才

 

仁王经开题一卷 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