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天竺摩伽陀國王舍城那爛陀竹林寺三藏沙門諱輸波迦羅。唐言善無畏。剎利種豪貴族。共嵩岳會善寺大德禪師敬賢和上。對論佛法。略敘大乘旨要。頓開眾生心地令速悟道。及受菩薩戒。羯磨儀軌。序之如左夫欲入大乘法者。先須發無上菩提心受大菩薩戒身器清淨。然後受法。略作十一門分別
第一發心門 第二供養門 第三懺悔門
第四歸依門 第五發菩提心門 第六問遮難門 第七請師門 第八羯磨門 第九結界門 第十修四攝門 第十一十重戒門
第一發心門
弟子某甲等。歸命十方一切諸佛諸大菩薩大菩提心。為大導師。能令我等離諸惡趣。能示人天大涅槃路。是故我今至心頂禮
第二供養門
次應教令運心。遍想十方諸佛。及無邊世界。微塵剎海。恒沙諸佛菩薩。想自身於一一佛前。頂禮讚歎供養之)弟子某甲等。十方世界所有一切最勝上妙。香華旛蓋種種勝事。供養諸佛及諸菩薩大菩提心。我今發心盡未來際。至誠供養至心頂禮
第三懺悔門
弟子某甲。自從過去無始已來。乃至今日。貪瞋癡等一切煩惱。及忿恨等諸隨煩惱。惱亂身心廣造一切諸罪。身業不善殺盜邪婬。口業不善妄言綺語惡口兩舌。意業不善貪瞋邪見。一切煩惱無始相續纏染身心。令身口意造罪無量。或殺父母。殺阿羅漢。出佛身血。破和合僧。毀謗三寶。打縛眾生。破齋破戒。飲酒噉肉。如是等罪。無量無邊不可憶知。今日誠心發露懺悔。一懺已後永斷相續更不敢作。唯願十方一切諸佛諸大菩薩加持護念。能令我等罪障消滅。至心頂禮
第四歸依門
弟子某甲。始從今身乃至當坐菩提道場。歸依如來無上三身。歸依方廣大乘法藏。歸依一切不退菩薩僧。惟願十方一切諸佛諸大薩。證知我等。至心頂禮
第五發菩提心門
弟子某甲。始從今身乃至當坐菩提道場。誓願發無上大菩提心
眾生無邊誓願度
福智無邊誓願集
法門無邊誓願學
如來無邊誓願仕
無上佛道誓願成
今所發心。復當遠離我法二相。顯明本覺真如。平等正智現前得善巧智。具足圓滿普賢之心。唯願十方一切諸佛諸大菩薩。證知我等。至心懺悔
第六問遮難門
先問。若有犯七逆罪者。師不應與授戒。應教懺悔。須七日二七日乃至七七日。復至一年懇到懺悔須現好相。若不見好相。受戒亦不得戒。諸佛子汝等。從生已來。不殺父耶(有輕犯者。應須首罪。必不隱藏。得大罪報。乃至彼等犯者亦爾。無犯者答無)汝等不殺母耶。不出佛身血耶。不殺阿羅漢耶。不殺和尚耶。不殺阿闍梨耶。不破和合僧耶。汝等若犯如上七逆罪者。應須對眾發露懺悔。不得覆藏。必墮無間受無量苦。若依佛教發露懺悔者。必得重罪消滅得清淨身。入佛智慧速證無上正等菩提。若不犯者但自答無。諸佛子等。汝從今日乃至當坐菩提道場。能精勤受持一切諸佛諸大菩薩。最勝最上大律儀戒否。此名所謂三聚淨戒。攝律儀戒。攝善法戒。饒益有情戒。汝等從今身乃至成佛。於其中間誓不犯能持否(答能)於其中間。不捨離三聚淨戒四弘誓願能持否(答能)既發菩提心受菩薩戒。惟願十方一切諸佛大菩薩。證明我等加持我等。令我永不退轉。至心頂禮
第七請師門
弟子某甲等。奉請十方一切諸佛及諸菩薩。觀世音菩薩。彌勒菩薩。虛空藏菩薩。普賢菩薩。執金剛菩薩。文殊師利菩薩。金剛藏菩薩。除蓋障菩薩。及餘一切大菩薩眾。憶昔本願。來降道場。證明我等。至心頂禮。弟子(某甲)奉請釋迦牟尼佛。為和上。奉請文殊師利。為羯磨阿闍梨。奉請十方諸佛。為證戒師。奉請一切菩薩摩訶薩。為同學法侶。唯願諸佛諸大菩薩慈悲故。哀受我請。至心頂禮
第八羯磨門
諸佛子諦聽。今為汝等羯磨授戒。正是得戒之時。至心諦聽羯磨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大菩薩。慈悲憶念。此諸佛子。始從今日。乃至當坐菩提道場。受學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淨戒。所謂攝律儀戒。攝善法戒。饒益有情戒。此三淨戒具足受持(如是至三)至心頂禮
第九結戒門
諸佛子等。始從今日。乃至當證無上菩提。當具足受持諸佛菩薩淨戒。今受淨戒竟。是事如是持(如是至三)至心頂禮
第十修四攝門
諸佛子等。如上已發菩提心。具菩薩戒已。然應修四攝法及十重戒。不應虧犯。其四攝者。所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。為欲調伏無始慳
貪。及饒益眾生故應行布施。為欲調伏瞋恚憍慢煩惱。及利益眾生故應行愛語。為欲饒益眾生。及滿本願故應修利行。為欲親近大善知識。及令善心無間斷故應行同事(如是四法此修行處)
第十一十重戒門
諸佛子受持菩薩戒。所謂十重戒者。今當宣說至心諦聽
一者不應退菩提心。妨成佛故。二者不應捨三寶歸依外道。是邪法故。三者不應毀謗三寶及三乘教典。背佛性故。四者於甚深大乘經典不通解處。不應生疑惑。非凡夫境故。五者若有眾生已發菩提心者。不應說如是法令退菩提心趣向二乘。斷三寶種故。六者未發菩提心者。亦不應說如是法令彼發於二乘之心。違本願故。七者對小乘人及邪見人前。不應輒說深妙大乘。恐彼生謗獲大殃故。八者不應發起諸邪見等法。令斷善根故。九者於外道前。不應自說我具無上菩提妙戒。令彼以瞋恨心求如是物。不能辦得令退菩提心。二俱有損故。十者但於一切眾生。有所損害及無利益。皆不應作及教人作見作隨喜。於利他法及慈悲心相違背故已上是授菩薩戒竟。汝等應如是清淨受持。勿令虧犯。
已受三聚淨戒竟
次應受觀智密要禪定法門大乘妙旨。夫欲受法。此法深奧。信者甚希。不可對眾。量機密授。仍須先為說種種方便。會通聖教令生堅信決除疑網。然可開曉。輸波迦羅三藏曰。眾生根機不同。大聖設教亦復非一。不可偏執一法互相是非。尚不得人天報。況無上道。或有單行布施得成佛。或有唯脩戒亦得作佛。忍進禪慧。乃至八萬四千塵沙法門。一一門入悉得成佛。今者且依金剛頂經設一方便。作斯修行乃至成佛。若聞此說當自淨意寂然安住。於是三藏居眾會中不起于坐。寂然不動如入禪定可經良久。方從定起遍觀四眾。四眾合掌扣頭。珍重再三而已三藏久乃發言曰。前雖受菩薩淨戒。今須重受諸佛內證無漏清淨法戒。方今可入禪門。入禪門已。要須誦此陀羅尼。陀羅尼者。究竟至極同於諸佛。乘法悟入一切智海。是名真法戒也。此法祕密不令輒聞。若欲聞者。先受一陀羅尼曰
【◇】
唵 三(去) 昧 耶 薩怛[鍐-凶+(鬯-匕)]
此陀羅尼令誦三遍。即合聞戒及餘祕法。亦能具足一切菩薩清淨律儀。諸大功德不可具說
又為發心。復授一陀羅尼曰
【◇】
唵 [曰/月] 地 唧 多 母 怛波(二合) 娜 野弭
此陀羅尼復誦三遍。即發菩提心乃至成佛。堅固不退又為證入。復受一陀羅尼曰
【◇】
唵 唧 多 鉢羅(二合) 底(丁以切) 吠(尾禮切引) 曇(去)迦 嚕(轉舌) 迷
此陀羅尼復誦三遍。即得一切甚深戒藏。及具一切種智。速證無上菩提。一切諸佛同聲共說
又為入菩薩行位。復授一陀羅尼曰
【◇】
唵 [口*縛] 日羅 滿 吒(上) 藍 鉢囉(二合) 避捨 迷
此陀羅尼若誦三遍。即證一切灌頂曼荼羅位。於諸祕密聽無障礙。既入菩薩灌頂之位。堪受禪門。已上授無漏真法戒竟又先為擁護行人。授一陀羅尼曰
【◇】
唵 戍 馱 戍 馱
先誦十萬遍除一切障。三業清淨。罪垢消滅。魔邪不嬈。如淨白素易受染色行人亦爾。罪障滅已速證三昧又為行者授一陀羅尼曰
【◇】
唵 薩 婆 尾 提 娑[口*縛](二合) 賀(引)
持誦之法。或前後兩箇陀羅尼。隨意誦一箇。不可並。恐興心不專夫欲入三昧者。初學之時。事絕諸境屏除緣務。獨一靜處半跏而坐已。須先作手印護持。以檀慧並合豎。其戒忍方願。右押左正相叉著二背上。其進力合豎頭相拄曲。開心中少許。其禪智並合豎即成。作此印已。先印頂上。次印額上。即下印右肩。次印左肩。然後印心。次下印右膝。次印左膝。於一一印處。各誦前陀羅尼。七遍乃至七處訖。然後於頂上散印訖。即執數珠念誦此陀羅尼。若能多誦二百三百遍。乃至三千五千亦得。每於坐時。誦滿一洛叉。最異成就。既加持身訖。然端身正住如前半跏坐以右押左不須結全跏。全跏則多痛。若心緣痛境即難得定。若先來全跏坐得者最為妙也。然可直頭平望。眼不用過開。又不用全合。大開則心散。合即惛沈。莫緣外境。安坐即訖。然可運心供養懺悔。
先標心觀察十方一切諸佛。於人天會中為四眾說法。然後自觀己身。於一一諸佛前以三業虔恭禮拜讚嘆。行者作此觀時。令了了分明如對目前。極令明見。然後運心於十方世界。所有一切天上人間。上妙香華幡蓋飲食珍寶種種供具。盡虛空遍法界。供養一切諸佛。諸大菩薩。法報化身。教理行果。及大會眾。行者作此供養已。然後運心於一一諸佛菩薩前。起殷重至誠心。發露懺悔。我等從無始來至于今日。煩惱覆心久流生死。身口意業難具陳。我今唯知廣懺。一懺已後。永斷相續。更不起作。唯願諸佛菩薩以大慈悲力。加威護念攝受我懺。令我罪障速得消滅(此名內心祕密懺悔。最微妙)
次應發弘誓願。我久在有流。或於過去。曾行菩薩行。利樂無邊有情。或修禪定。勤行精進護持三業。所有恒沙功德。乃至佛果。唯願諸佛菩薩興慈願力。加威護念令我乘斯功德。速與一切三昧門相應。速與一切陀羅尼門相應。速得一切自性清淨。如是廣發誓願。令不退失速得成就。
次應學調氣。調氣者。先想出入息。從自身中一一支節筋脈。亦皆流注。然後從口徐徐而出。又想此氣。色白如雪潤澤如乳。仍須知其所至遠近。還復徐徐從鼻而入。還令遍身中。乃至筋脈悉令周遍。如是出入各令至三。作此調氣。令身無患冷熱風等悉皆安適。然後學定。
輸波迦羅三藏曰。汝初學人。多懼起心動念罷息進求而專守無念以為究竟者。即覓增長不可得也。夫念有二種。一者不善念。二者善念。不善妄念。一向須除。善法正念。不令復滅。真正修行者。要先正念增修。後方至於究竟清淨。如人學射久習純熟。更無心想行住恒與定俱。不怕不畏起心。為患虧於進學。
次應修三摩地。所言三摩地者。更無別法。直是一切眾生自性清淨心。名為大圓鏡智。上自諸佛下至蠢動。悉皆同等無有增減。但為無明妄想客塵所覆。是故流轉生死不得作佛。行者應當安心靜住。莫緣一切諸境。假想一圓明猶如淨月。去身四尺。當前對面不高不下。量同一肘圓滿具足。其色明朗內外光潔。世無方比。初雖不見久久精研尋當徹見已。即更觀察漸引令廣。或四尺。如是倍增。乃至滿三千大千世界極令分明。將欲出觀。如是漸略還同本相。初觀之時如似於月。遍周之後無復方圓。作是觀已。即便證得解脫一切蓋障三昧。得此三昧者。名為地前三賢。依此漸進遍周法界者。如經所說名為初地。所以名初地者。為以證此法昔所未得。而今始得生大喜悅。是故初地名曰歡喜。亦莫作解了。即此自性清淨心。以三義故。猶如於月。一者自性清淨義。離貪欲垢故。二者清涼義。離瞋熱惱故。三者光明義。離愚癡闇故。又月是四大所成究竟壞去。是以月世人共見。取以為喻令其悟入。行者久久作此觀。觀習成就不須延促。唯見明朗更無一物。亦不見身之與心。萬法不可得。猶如虛空。亦莫作空解。以無念等故說如虛空非謂空想。久久能熟。行住坐臥。一切時處。作意與不作意。任運相應無所罣礙。一切妄想。貪瞋癡等一切煩惱。不假斷除。自然不起。性常清淨。依此修習。乃至成佛。唯是一道更無別理。此是諸佛菩薩內證之道。非諸二乘外道境界。作是觀已。一切佛法恒沙功德。不由他悟。以一貫之。自然通達。能開一字演說無量法。剎那悟入於諸法中。自在無礙。無去來起滅。一切平等。行此漸至昇進之相久自證知。非今預說所能究竟。輸波迦羅三藏曰。既能修習。觀一成就已。汝等今於此心中。復有五種心義。行者當知。一者剎那心。謂初心見道一念相應。速還忘失。如夜電光。暫現即滅。故云剎那。二者流注心。既見道已念念加功相續不絕。如流奔注。故云流注。三者甜美心。謂積功不已乃得虛然朗徹身心輕泰翫味於道。故云甜美。四者摧散心。為卒起精懃。或復休廢。二俱違道故云摧散。五者明鏡心。既離散亂之心。鑒達圓明一切無著。故云明鏡。若了達五心。於此自驗。三乘凡夫聖位可自分別矣。汝等行人初學修定。應行過去諸佛祕密方便加持修定法。一體與一切總持門相應。是故。應須受此四陀羅尼。陀羅尼曰
【◇】
唵 速 乞叉摩(二合) [口*縛] 日囉(二合)
(別本漢注唵蘇乞叉[口*縛]日囉)
此陀羅尼。能令所觀成就
【◇】
唵 底 瑟吒(二合) [口*縛] 日羅(二合)
此陀羅尼。能令所觀無失
【◇】
唵 娑 頗囉(二合) [口*縛] 日囉(二合)
此陀羅尼。能令所觀漸廣
【◇】
唵 僧 賀(引) 囉 [口*縛] 日囉(二合)
此陀羅尼。能令所觀廣。復令漸略如故
如是四陀羅尼者。是婆誐梵。自證法中甚深方便。開諸學人令速證入。若欲速求此三摩地者。於四威儀。常誦此陀羅尼。剋念用功勿
暫虛廢。無不速驗。汝等習定之人。復須知經行法則。於一靜處平治淨地。面長二十五肘。兩頭豎標。通頭繫索。纔與胸齊。以竹筒盛索。長可手執。其筒隨日右轉平直來往。融心普周視前六尺。乘三昧覺任持本心。諦了分明無令忘失。但下一足便誦一真言。如是四真言從初至後。終而復始。誦念勿住。稍覺疲懈。即隨所安坐。行者應知入道方便深助進。如脩心金剛。不遷不易。被大精進甲冑。作猛利之心。誓願成得為期。終無退轉之異。無以雜學惑心令一生空過。然法無二相心言兩忘。若不方便開示無由悟入。良以梵漢殊隔。非譯難通。聊蒙指陳。隨憶鈔錄。以傳未悟。京西明寺慧警禪師。先有撰集。今再詳補。頗謂備焉